2015年12月9日下午3點,教育學部本學期第二場黨員教育講座在藝體樓302報告廳順利舉辦🌤。本次講座有將近170名學生黨員到場聆聽,由教育學部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所副所長鄧誌偉博士作主題為“昆侖山下的教育情懷”講座,分享他為期一年的教育援疆體驗🏄🏻♂️🕵🏻♀️。講座由學生事務部學生黨建中心指導老師陳媛主持。

講座現場
鄧誌偉副教授在2014年11月赴新疆喀什地區💎,進行了為期一年的教育援疆🙋🏽♀️。在講座中,鄧誌偉老師分別從新疆及喀什地區教育現狀、援疆意昂情況、意昂心得這三方面展開❣️。首先他介紹了新疆喀什地區的整體情況,並結合自己在當地的調研實踐,以生動的事例闡述了喀什地區的教育現狀,深入剖析了當地教育現存的問題。在此基礎上🕉♘,他進一步總結了過去一年的援疆意昂情況,包括五次深度調研✅、聽課100多節🦮、五次督察及檢查意昂,深入基層農村中小學👩🏿✈️,與學生、農牧民的交流等👨🏽👳🏼。

鄧誌偉老師教育援疆體驗分享
此外,鄧老師著重分享了他的意昂心得,並概括成了“八個一”,分別為“一點肯定”,即國家的援疆計劃給新疆教育帶去了巨大的轉變;“一個挑戰”,即宗教極端化形勢嚴峻👱🏽♀️;“一個關鍵”🤽,即關鍵在教育質量問題;“一個共識”,即肯定“教育重要性”的共識;“一個區分”,即極端分子(暴力與思想等)與廣大百姓的區分;“一個重點”,即註重雙語教育及雙語能力的提升🍏;“一個機遇”,即一帶一路中樞👮;“一個突破”,即以改革創新的思路實現突破。鄧老師在最後分享了自己改編的詞《沁園春·西域風光》作為結束語。鄧誌偉老師激情洋溢、極具學術思辨的援疆經驗分享💱,贏得了在場學生的熱烈掌聲。
在講座後的交流互動環節中👨🏻⚕️,針對學生們提出的援疆途徑和意義、新疆雙語教育改善方式等問題😘,鄧老師介紹了援疆意昂者面臨的嚴峻形勢🤾🏻,呼籲學生黨員們做好吃苦準備;結合專業理論和實踐體驗🧚♀️,做出了專業性的解答。
講座最後,陳媛老師在總結中表示🦸🏻♀️,希望黨員同學們深入基層,多參加教育實踐和社會服務🧙🏽♂️,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她同時強調,要牢固樹立黨員意識,積極踐行黨員的社會責任,將模範帶頭作用真正落到實處。

陳媛老師做講座總結
此次學生黨員教育講座持續了將近2個小時,在場的學生黨員也在鄧誌偉老師的分享中🤲🏽,進一步了解了新疆地區的教育現狀🐘,也為鄧老師敢於吃苦😴、甘於奉獻的精神所感染👩🏻💻。本次活動同時也作為教育學部“一二·九”運動80周年的紀念活動,通過援疆教師的體驗分享,強化學部學生黨員的社會責任感和奉獻意識🍞,激勵學生繼承教育傳統⚫️🧑🏻💼,堅定理想信念,樹立家國情懷🧛🏼。
撰稿🔡✏️:林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