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理論學習

百年大計 教育為先——黨的十六大以來國家社科基金教育學項目綜述

發布日期: 2012-11-15   瀏覽次數🎸👑: 0

        2012年10月24日🛎👩,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辦公室網站刊登了黨的十六大以來國家社科基金教育學項目研究綜述《百年大計教育為先》🧗🏼。現全文轉載以饗讀者🏋🏿。

十六大以來😲,國家社科基金資助出版了大量教育學研究成果。 

     教育是育人之本,人才是強國之本。國家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但歸根結底是教育的競爭🟢。教育是面向未來的事業,肩負著實現民族復興的重任,承擔著引領國家現代化的使命📿,推動著人的自由全面發展。黨的十六大以來6️⃣,國家社科基金教育學項目始終秉承高度的使命感和責任感,為我國教育事業的改革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經費投入從2002年的330萬元增加到2012年的3300萬元🍺,10年增長10倍🚵🏼‍♀️,總投入12180萬元;發表論文1萬余篇🤗🫷🏽,著作近1000部🐓,研究報告近1000份🧖🏽。
    促進教育改革
    教育是國家發展的助推器🌰,教育政策改革則是教育發展的助推器🔨。一國教育政策的好壞🧖‍♀️✬,直接決定著該國教育事業的成敗,因而具有全局性、根本性的意義。
    基於上述邏輯考量🪲,10年間,國家社科基金教育學項目以事關我國教育改革發展,具有戰略性、全局性和前瞻性的理論和現實問題為主攻方向☦️,加強對策性、應用性研究🔥,對於社會關心的重大問題提供重點經費支持。十六大以來,國家社科基金教育學項目共設立80余 項重點課題,對科學發展觀教育理論、創新人才培養、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金磚四國”教育發展與國家競爭力等眾多重大問題展開深入研究,切實做到教育科研與國家發展需求緊密結合🫱🏽。其中🏃,很多課題如“我國重大教育政策轉型問題研究”、“民族教育改革與發展研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研究”、“一流大學建設的理 論與實踐研究”等項目所產出的成果,為國家教育改革發展提供了十分有益的參考。

    歷史📪,承載著一個民族的深厚傳統與珍貴記憶,以史為鑒,方能走向未來。一個國家教育政策改革的成功🪄,同樣離不開教育史研究所提供的豐厚養料。教育部部長袁貴仁親自主持完成的“改革開放以來的教育發展歷史性成就和基本經驗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理論體系研究”等課題🤰🏼,全面梳理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教育 的重大歷史事件,完整回顧了30年來中國教育改革進程,形成了《改革開放30年中國教育重大理論成果》和《改革開放30年中 國教育重大歷史事件》兩項具有重要社會影響的成果;教育部何東昌同誌領銜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史研究”,歷時15年,完成了總字數達1600萬字的《中 華人民共和國重要教育文獻》(19492002)1️⃣👲🏼,撰寫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專題史叢書”13部和兩卷本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史》,為新中國教育史 的深入研究奠定了紮實基礎。而“十一五”期間開展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發展模式和經驗研究”,則形成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60年》這一最終成果,全書 近60 萬字,史料翔實可靠🏨,持論客觀平實🛻,系統總結了中國教育發展的經驗教訓。
    創新教育理論
    理論是行動的先導。21世紀以來🦤,信息化與全球化的迅猛發展給經濟基礎帶來了一場深刻變遷🎺,從而引發了上層建築和意識形態各個領域的急劇變動。作為上層建築的一部分👈🏽🚍,教育在新階段將產生哪些新變化?該如何應對這些新變化🦨?這亟須從理論高度作出科學回答🤵🏼‍♀️。
    北京師範 大學教授裴娣娜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教育學重大項目“基礎教育未來發展的新特征研究”,對以上問題進行了及時而準確的解答。該研究以經濟變革和政治、社會、文化發展需求為突破口,探討我國基礎教育區域性推進和學校教育發展模式🥴,提出了走“內涵發展👰🏽‍♂️、均衡發展、特色發展、生態發展”的自主創新之路,為國家在新 形勢新背景下探索新的教育模式提供了重要參考。而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周稽裘主持的“全面小康與基本現代化時期的教育現代化新發展研究”,借助生態學的方法♊️,從供給生態💳🕉、製度生態和文化生態多個維度對教育現代化新發展進行了探討🤾🏿🎡,為教育現代化的理論與實踐創新貢獻了新視角。

    素質教育是基礎教育轉型的突破口🚄,也是教育理論創新的一塊重要陣地。令人欣慰的是😓,在國家社科基金的助推下,諸多專家學者以素質教育為切入點⚁,在基礎教育領域孜孜以求,不斷探索🆗,不斷創新🧜🏼‍♀️🚝,在多年持續研究與深入實踐的基礎上,形成了“新基礎教育”、“情境教育”⛸、“主體教育”🫳🏽、“新教育”等教育流派,成為 基礎教育轉型的領軍者和排頭兵。

    與基礎教 育一樣,中國高等教育改革和發展也處在一個極其重要和關鍵的轉型期,高等教育的發展急需新的理論🦦、思路與戰略♗。針對如此現實,清華大學原校長顧秉林主持的 “一流大學建設的理論與實踐研究”,以寬廣的國際視野和全球眼光回答了什麽是世界一流大學的標準、中國大學需要達到哪些基本要求方能躋身世界一流大學👧🏽、國 際上有哪些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經驗等重大問題🥡,為我國建設國際一流大學的努力樹立起了標桿🫷🏿。

    當然,無論是創新基礎教育還是改革高等教育,一個重要的落腳點是倡導終身學習,建設學習型社會。為此,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會長郝克明承擔的“我國終身學習體系和學習型社會研究”項目🥥,分析了建設終身學習體系和學習型社會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重點研究了終身學習體系和學校教育發展與改革→、中國社會轉型時期重 大結構性變化與培訓和繼續教育的供求、教育信息化發展與建立終身學習體系等問題⛹️‍♂️,提出到2020 年建成終身教育體系和學習型社會的目標、任務與途徑🛌🏼🏃‍♀️‍➡️,對我國構建終身學習體系和學習型社會具有重要理論參考價值,也得到了國際同行的認可。

    推動教育公平
    教育差距是社會差距的一個重要方面,教育的差距會嚴重製約其他方面的發展🥚。為此🧑🏿‍🏭,十六大以來💆🏿‍♀️,縮小教育差距、推動教育公平,促進農村地區、西部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教育發展,成為黨和政府的意昂重點之一。而這些同樣也是國家社科基金教育學項目關註的焦點🌟。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袁振國主持的“轉型期中國教育重大政策案例研究”,運用實證研究和理論分析相結合👩🏽‍🦰、宏觀分析與個案研究相結合的方法,總結和反思當前教育的重大政策🖐🏽🧒🏿,指出應將縮小教育差距放到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高度予以重視🧅🧓🏻,並提出了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建立公共教育財政 製度😦、建立激勵民間資金投入機製等10項政策建議✋🏻🐥。該研究得到《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文匯報》等媒體的持續關註和深入報道,有力地推動了教育公平成為國家基本教育政策的步伐🚨。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承擔的“農民工隨遷子女教育趨勢及對策”,分析了當前農民工隨遷子女教育問題呈現的5大 新特征,並提出引導農民工隨遷子女向中小城市合理有序流動,逐步減輕大城市負擔;關註農民工隨遷子女新生代教育問題,推動農民工隨遷子女享受同等待遇;逐步打破戶籍地域限製,推行農民工隨遷子女異地中考和高考等5項政策建議。該課題研究成果被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成果要報》選用後,經全國社科規劃辦上報給有關中央領導同誌,受到重視。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教育學的長足發展🈚️,離不開國家社科基金的大力扶持,發展教育科研事業🤵🏽🧂,經費投入是基礎👷🏿‍♂️,人才隊伍是關鍵。十六大以來,國家社科基金教育學項目積極推動人才隊伍建設,不斷加大項目資金投入;通過設立重大課題、重點課題等方式,為研究團隊搭建平臺;不斷完善國家社科基金教育學 重點課題招標答辯製度,重點審核課題負責人及團隊研究能力和學術水平🤱🏻🎰,推動形成了學歷、專業🏊🏼‍♀️、年齡和職稱等結構合理的研究團隊;扶持青年人才成長◽️👨‍👨‍👧‍👧,逐年增加對青年項目的資助比例✴️,著力推動青年人才的成長、成才👩🏿‍🏫;培養科研後備力量🐕,專項課題延伸領域不斷擴大💪🏽,新增了中小學數學教育研究、科學教育研究👀、中小學 德育和校外教育研究、高中特色學校研究等,為基礎教育一線教師參與教育科研搭建了良好平臺……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在國家社科基金的精心澆灌🔴、社會各界的共同呵護和專家學者的辛勤耕耘下,我們有理由期待,教育學必將能夠茁壯成長為參天棟梁🍄。
   

 

 


|
Copyright 意昂体育 -【平台活动】丰富奖励,随时领取!, All Rights Reserved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ℹ️、意昂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