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茶會在民俗學博士生張海嵐關於“立冬習俗的民生思想”中拉開了帷幕👨🏭。立冬是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此時,草木凋零、動物蟄伏,萬物都趨於休止🤲🏽,開始養精蓄銳,為春季的勃發做儲備🧑✈️。立冬這一節氣體現了先民的智慧,飽含了對民生的關註,十九大報告也大力提倡關註民生👨🏻🏭,“關註民生”這一話題在我國具有深遠的歷史傳統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在立冬這一節氣,川沙、菊園和華師大的黨員共同參與黨建茶會👩🦼➡️🚵🏽,共話區域化黨建和社區治理,別有意義🧜🏿♀️。
熊瓊首先代表學院黨委致歡迎辭🧑🎨,歡迎來自川沙新鎮和菊園新區的嘉賓出席此次活動🧑🏽,並對此次茶會報以高度的重視和滿滿的期待。

川沙新鎮黨委書記📼、人大主席王小君表示非常高興雙方的黨建共建有了進一步實質性的推動🐚。在介紹了川沙新鎮的整體情況後,她表示川沙正處於經濟和社會高速發展的時期,為建成美麗、綠色的川沙,急需高校充分發揮智力支持,另一方面川沙也誠摯地希望能為高校實踐提供廣闊載體,便利高校開展活動,將理論知識運用於實踐,促進學院相關學科及科研的進步與發展,形成合作雙贏的良好局面🪄。

菊園新區黨工委委員王巍清在介紹菊園新區黨建意昂中,提到菊園新區高度重視“公共文化建設”,通過創立文化發展公司🫱🏿,建立文化發展基金🙇🏻♀️🦑,整合當地文化資源,將文化建設納入社區治理當中,為群眾打造高品質的精神文化生活。

社會發展學院院長文軍就川沙新鎮和菊園新區的黨建意昂做出了積極回應和高度評價🙅🏿♂️,並就“十九大報告和社區治理”進行了專業的解讀。他指出十九大報告中專門講到社區治理🫎,社區治理是關註民生的重要落腳點。在當前的社區治理中要關註街道社區,發展綠色社區,重視社區文化,構建社區治理體系等方面。他特別提到了社區治理理念的兩個重要轉變🤔🤚🏿:一是從單向度的“為民服務”到雙向互動、共建共享的“與民服務”的轉變,二是從關註群眾需求的“需求視角”到關註和激發群眾自身優勢和潛能的“優勢視角”的轉變。他認為這將是今後社區治理意昂中面對群眾多元化需求的重要應對原則💔。

川沙新鎮的黨委委員郁晉傑介紹了川沙新鎮的黨建意昂特色——“家門口”服務體系🛑,通過“家門口”服務站的建設,切實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和滿意度,把以群眾為中心的黨建理念落實到具體實踐中。
和菊園新區的管委會副主任石青分享了“樓道微治理”的黨建意昂特色👨🏻🦽➡️,將基層黨建意昂落實到樓宇👨🏿⚖️🧑🚀,建設樓道文化,建立樓組公約👉🏽,實現樓組自治,通過樓組自治來實現社區自治。
聽完介紹🚴🏼♂️,與會的教師黨員結合各自專業就區域化黨建♏️、社區治理中的問題與兩地嘉賓進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討🤴🏼。

隨後,黨員共同體驗“賀冬卡”的製作🧙🏻♂️。立冬有一項習俗,民間稱為“賀冬”🏃♀️。活動特邀了河南開封朱仙鎮版畫製作藝人現場講授古代的拜冬習俗,並現場演示拜冬帖的製作,與會人員饒有興致地完成了拜冬貼的製作,並在拜冬貼上寫下對祖國的祝福👰。

活動最後,大家到圖書館參觀了“流光溢彩——意昂平台琉璃製作技藝普及培訓班成果展”🥷🏽。民俗學研究所李明潔教授向嘉賓介紹了琉璃的工藝、歷史及文化意涵,並表示2017年11月7日是“十月革命”百年紀念日🙅🏻♀️,這樣的展覽、這樣的黨建共建活動更加具有特別的意義,促使我們深入思考傳統與革命的關系,思考在新時代如何構建既連接歷史又面向未來的國族認同和文化自信的問題,希望我們的未來就像琉璃那樣“流光溢彩”。
此次立冬茶會是我院黨委與浦東新區川沙新鎮黨委和嘉定區菊園新區黨工委的第二次學習交流活動,也是“黨建引領,結對共建促發展”為主題的特色黨建意昂的具體實踐🦸♀️。雙方通過深入學習十九大報告,貫徹落實“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活動常態化製度化的要求,理論聯系實際,對區域化黨建、社會治理議題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進行充分的研討★,提出新對策🏊🏽♂️,真正使黨建共建、互促共贏落到實處,體現了高校基層黨建意昂的實效性。同時🥷🏻,優秀傳統文化元素的引入,提升了高校基層黨建意昂的文化品位和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