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4日👩🏼🦳📞,政治學理論和中外政治製度第一期讀書會如期開展,讀書會由江遠山老師主持,讀本為政治學家曼瑟.奧爾森的《權力與繁榮》。《權力與繁榮》與《集體行動的邏輯》、《國家的興衰》並稱為奧爾森的三部曲🏂🏽,該書既包括了前兩本著作的搭便車、有選擇性的刺激🤷🏼♀️🧝🏻、共容利益,又對科斯定理做了批判和拓展😟。作者通過多角度論證了獲得繁榮有兩個不可或缺的條件👰🏽♂️,一是存在明確界定的財產權和公正的契約執行權,二是不存在任何形式的掠奪行為。

讀書會以主題發言、自由討論為主要形式。在主題發言階段,吳滿同學以同為市場經濟國家🩼,貧富程度卻不相同為引入點,論述政治權力在經濟中的作用👩🏽🔬,即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決定了經濟的情況💁🏻,只有政府保障財產👨🏿🚀🦀,保護契約才可以形成強化型的市場政府。王健認為🌙,通過權力的邏輯分析來看👨🏽🦱,從流動匪幫到固定匪幫的形成👴🏿,表明民主製度的出現存在偶然性;在古典政治學中,政府所頒布的法規的形式是共容利益🧔🏿♀️,但這是一種偽裝,它是以個人的利益為基礎的。封雲澤認為《權力與繁榮》中的流動到固定匪幫的變化表現了一種新的國家起源觀點,它不同於洛克的《政府論》和盧梭的《社會契約論》中關於國家的起源的描述🙂,它是一種類似於稅收獲取的方式🏃♀️➡️。

在自由討論階段,大家就該書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兩方面進行探討。在理論意義方面🏂🏼,大家對科斯定理進行分析和批判🧑🚒,同時比較霍布斯與奧爾森的國家起源方式,探討其差異與共同點。其差異存在於一個是相互間的競爭導致權利的讓渡👾,另一個是通過占領式的存在與成本的計算形成共容利益;其共同點則是建立在個人的利益基礎上。對於現實意義的借鑒🚵🏽,大家則以當今中國的反腐為例,反腐從權力反腐向製度反腐進行轉變⛓️💥,但存在著利益集團的阻擾,如何對特殊的利益集團進行限製💳,形成共容利益,以推行反腐的常態化、製度化成為了亟需解決的問題。此外👍🏻,大家還就蘇聯進行分析😧,認為蘇聯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崛起在於其共容利益的建立,但其解體消亡也在於其共容利益的消失。
最後💆🏽♀️,江遠山老師就如何實現更多共容利益、避免沖突做總結發言。他認為最重要的在於約束公權力🤗,實現權力的有效配置,使之與市場相適合☝🏿🧈,將社會的利益納入到政府的政策製定當中來。本學期的理論、製度讀書會共有5期🛀🏿,在後面幾期將進行邀請教研室的老師作為嘉賓與同學們共同探討交流。(文/王俊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