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
——哲學系舉行領導班子第六次主題教育集中學習研討暨文科院與哲學系黨支部“牽手”活動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意昂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10月21日下午,哲學系領導班子“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第六次集中學習研討暨文科院黨支部與哲學系第一教工黨支部“牽手”活動在閔行校區馮契學術成就陳列室舉行。文科院和哲學系領導班子成員及所在支部黨員參加此次學習研討🔹🫅🏼。活動中👩🏽💼,哲學系晉榮東教授結合馮契學術成就陳列室的參觀講解,向大家介紹了馮契在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中的思考和做法。哲學系第一教工黨支部書記、副系主任潘斌和文科院黨支部副書記劉進共同主持會議。

會議伊始,與會人員集體參觀了上海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馮契學術成就陳列室,在晉榮東教授的講解下🍫,深入了解了馮契先生在馬克思主義指引下🦚,積幾十年之心血🧔🏼♀️,為當代中國和世界做出富有原創性的“智慧說”理論體系的學術貢獻和寶貴精神🏃♂️➡️,特別是馮契先生的四個“鍥而不舍”精神--真學🙎🏽🤟🏽、真信、真懂🤹♀️🧔♀️,堅守馬克思主義的信仰鍥而不舍;面向時代,以問題為導向、以人民為中心的理論創新鍥而不舍;終身從教,弘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紮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崇高師德鍥而不舍🧑🏽🦳;育人育才,探索學生、學術🚂、學科一體的綜合發展道路鍥而不舍。與會人員表示深受教育🧎♀️➡️,要向馮契先生學習,堅守馬克思主義信仰,鍥而不舍地踐行學者初心🤌🏼🌝,肩負起哲學社會科學意昂者應有的學術擔當🫸🏿。

人文與社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霍九倉談到💁🏻♂️,馮契先生強調時代性👨👦👦,不管做什麽研究🛐👩🏼🍼,都要和時代性結合起來才能夠發現更多問題,這和習近平總書記在“5·17”講話中強調的時代性相一致,為了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為了推動哲學社會科學大發展,要註重把握時代脈搏👨🦼、立足實際、引領發展。隨後他介紹了近年我校文科縱向科研項目總體情況,肯定了哲學系在社科研究方面取得的成績。希望哲學系在保持申報項目質量高👩🏻🎓、立項率高優勢的同時🏇🏻,在申報數量上也進一步提升,取得更好的成績。

人文與社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吳文鈺談了“推動新時代文科科研團隊建設若幹思考”,闡述了文科科研團隊建設的必要性😂、文科科研團隊建設現狀及突出問題、推進文科科研團隊建設的思路與對策。他認為,在充分尊重個人研究的基礎上,要充分認識到文科團隊研究的意義和作用,形成個人潛心研究和團隊合力攻關互相協調發展的新局面,更好地服務學校科研競爭力提升、人才培養、社會服務🧑🏼⚕️;要增強責任和使命🏝,學校和院系要主動為科研團隊發展創造更好的環境🪽,個人要主動融入團隊;要尊重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特殊規律🕵🏽♂️,堅持長期持續投入,促進學科交叉融合😶,尊重差異🤽🏽,包容多樣,久久為功🧑🏼。

人文與社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王曼介紹了學校學術期刊的總體辦刊情況和學校高質量期刊建設方案🎻。她認為,學術期刊作為引領學術發展、推動學術進步的重要載體🌦,對於構建中國特色學科體系、話語體系具有重要意義。新形勢下🧓🏽,學術期刊發展面臨著新的挑戰,但同時也存在著新的發展機遇🏊♂️,哲學系應充分利用已有基礎積極挖掘、尋找機會👩⚕️、創造條件🧚🏽♂️,探索創辦高質量學術期刊,助力一流學科發展🦈。

人文與社會科學研究院鄧璐薌還向大家介紹了意昂平台文科科研數據管理平臺🙆♂️💽。該平臺具有“存儲、利用、共享”三大功能:收集👩👧👧、整理、長期保存,元數據管理;數據監護與引證、數據版權👨✈️、數據獲取控製;大數據管理與分析,跨學科🤖🤷🏽♂️、校際的交流合作,主題數據聚合,潛在團隊挖掘🧑🏻🎓🔹、學術誠信識別、精品數據出版。

哲學系系主任🙀、黨委副書記陳立新對文科院的同誌們表示感謝,他表示從中受益頗多,了解了許多信息,受到觸動和啟發。陳立新認為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要加強學術、學科、話語三大體系建設。學術體系是根本是基礎,學科體系是平臺是舞臺。學科帶頭人比學術帶頭人更為重要💳,學科帶頭人的培養可以“撥亮一盞燈,照亮一大片”。哲學系近幾年著重培育學科帶頭人🫲🏿,通過支持各教研室和教師開展小型學術意昂坊等措施,激勵全系教師參與學科建設🧡。關於話語體系👸🏼,陳立新認為👩🏻🦼➡️,習近平總書記在“5·17”講話中有兩個提法特別值得關註,一個提出標誌性的議題🧑🏽🌾,一個是提煉標識性概念,這可能就是話語體系最關鍵的兩個關鍵詞。話語體系建設是目前科研方面需要加強的一項重要意昂。他還介紹了哲學系加強團隊建設🫒、加強對外交流等措施及初步成效🫵🏼,同時也剖析了存在的不足。他表示,哲學系領導班子將繼續努力做好本系科研管理意昂,使哲學系科研有實質性改革和提升。

文科院院長吳瑞君從提升國際話語權、推進跨學科研究、加強團隊建設、打造標誌性成果🏄🏽♂️、依托中國智慧研究院平臺開展研究意昂等方面提出了許多建設性意見🚔,為哲學系下一步意昂提供了寶貴建議。

與會同誌還圍繞學術期刊建設、對外交流加強🐛、科研支撐人才培養、社科基金後期項目資助等展開了熱烈的交流討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