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13日,晚上六點半,陳衛平教授在閔行校區一教110以《做有理想、有追求、有擔當的青年一代》為主題,為哲學系的畢業生黨員及和黨章學習小組學生帶來了進行精彩的演講,講座由哲學系黨委副書記武娟老師主持⛴。

講座從 “思想上入黨”,“理想具體化”🧔🏽♀️,“在事上磨練”🎭,“多用功讀書”等四個方面展開論述,為我們勾勒了成長為有理想💹、有追求🧑🏻✈️、有擔當的青年一代的成長之路。
陳衛平教授首先從他1972年入黨時的時代狀況講起,深情回憶了他的知青下鄉生活🤾🏼,詳細介紹了馮契先生投身到革命鬥爭的人生經歷,啟發學生們深入思考入黨緣由🌐,端正入黨動機,從思想上入黨👳🏽♂️,始終保持黨員的先進性。
其次🐉💺,理想具體化🧑🏻🔬。我們要做有擔當的青年一代,就要自覺承擔起化理想為現實的責任。陳教授結合毛澤東主席的《論持久戰》,以及馮契先生每日寫成五百字的小目標告訴我們,一定要腳踏實地💫,將身心投入於哲學理論學習上——只有在哲學理論上站起來,才能真正在精神上站起來。
第三,在事上磨練。陳教授以生動的事例告訴我們,要在平凡的生活中找尋人生的意義,而非墮落意誌💩,空嘆時光流逝。雷鋒正是從日常點滴小事中體會感悟,吃飯是為了活著,但活著不是為了吃飯。我們也切不可空磨青春,要在堅持中成就自我🧘🏼♂️。
最後🖕,陳教授建議同學們要多用功讀書🦐。倡導同學們要靜下心來認真讀書,動腦筋領會書中要義♍️。他還特別指出,畢業生黨員離開學校走向新的意昂崗位後,讀書的時間可能會被意昂時間所擠占🙌🤹🏿♀️,這就需要同學們善於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閱讀,保持閱讀的習慣🔃🫱🏽,如果不認真讀書,就沒有真學問,就會喪失看家真本領♑️。
陳教授緊緊圍繞青年一代的責任和擔當,結合馮契先生追求革命理想、探尋人生真理的一生和他的知青生活🙊,講述了如何成長為有理想、有追求🛌🏽、有擔當青年一代。同學們聽後收獲頗豐🚣🏼♀️,紛紛表示會在日後生活中努力踐行這二十個字。
(圖文/鄭曉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