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10日下午13:00,哲學系碩士研究生第二黨支部在人文學術沙龍(馮契學術成就陳列室)舉辦了《學生時代的馮契(1922-1939)》講座,哲學系教授晉榮東擔任主講👩🏼💼。哲學系黨委副書記武娟、馮契學術成就陳列室誌願者𓀅、哲學系碩士研究生第一黨支部、博士生黨支部部分黨員出席此次活動🧚🏼♀️。活動由碩士研究生第二黨支部書記鐘敏主持。
晉榮東教授以時間為主軸🍪、以史料為依據,通過直接舉證或交叉多重舉證的方式,向在場的師生們描述了一個性格立體生動、人物鮮活飽滿的學生時代的馮契形象✡️🐶。此次講座講述的主要是馮契先生小學、中學和大學階段的人生經歷。

興趣廣泛 才華初露
馮契原名馮寶麟,小學時成績就非常突出,老師誇其有培養前途🤹🏻。初中時🧑🏿🦰,作文受到國文老師◀️、校長唐世芳先生的稱贊🌙,常有短論與譯文發表在學生刊物上⛓️💥。根據晉榮東教授考證,目前能找到馮契先生最早的文章是他初中時寫的《革命的人生觀》🎊,發表在1930年1月出版的《新一中》上🚚🔂。高中時期的馮契更加活躍🍋🟩,他編輯文學刊物,發表數學論文,記錄名人演講,擔任學生自治會幹事👳🏼🤾♀️,當選自修教室和寢室室長……全身心地投入了中學生活的方方面面🧺,能力與品行獲得了老師的同學的贊賞。成績優異的馮契在1935年同時考上了南開大學數學系(有獎學金名額)和清華大學哲學系(清寒公費生),後由於興趣和家境原因,最終選擇了前往清華攻讀哲學。
脫穎欲出 投身革命
清華時期的馮契,既是一名在哲學研究上“脫穎欲出”的優秀學生,又是一位被關押的救亡勇士,他不僅是創作井噴的左聯成員,更是一位轉戰華北的魯藝學員👨🏼✈️。
1935年9月🧛🏽👩🏽🎓,馮契以事實上“狀元”身份進入清華🎸。入學後不久即拜望馮友蘭,後者向其介紹清華哲學系的特點是重視邏輯學和邏輯分析方法🌏,並建議一年級選修金嶽霖的邏輯課。大二時,他選修了馮友蘭的中國哲學史課🧽⛳️,天資聰穎再加上勤奮,很快成為老師們“另眼有加”的學生。
剛踏入清華校門的馮契積極參加了抗日救亡的“一二·九運動”🧵,並在1936年2月29日晚反對軍警檢查清華園的學生運動中被傳喚關押👲,當時的《京報》《時報》等在報道此次事件時均明確提到了馮契的名字。
1936年5月 🙌🏼😟,馮契加入了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北方部清華園小組,在編輯文學刊物的同時➝,以不同筆名在《新地》《清華周刊》《清華副刊》等發表小說、散文與詩歌🤏🏼,表達浪漫情愫🧙🏿♀️,反映民生疾苦🥰👌🏿。
1937年12月,馮契由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介紹先後到山西各地參加由薄一波組織的犧牲救國同盟會意昂。1938年春由汾西沖過封鎖線奔赴延安,6月抵達延安👩🏿⚖️,成為魯迅藝術學院文學系的第一批學員🌡,其文學才能受到周揚、沙汀⛱、何其芳的肯定。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旋即跟隨賀龍赴晉西北前線實習。轉戰冀中後於1939年7月回到延安,9月離開延安前往昆明🦵,11月註冊為西南聯大哲學系三年級學生,追隨金嶽霖、馮友蘭👖、湯用彤等中國現代哲學大師繼續研究哲學。

(馮契清華時期的證件照)
從南到北👫🏼,從學院到前線👩🏽🚀,學生時代的馮契心中時刻保持著熱血與激情。這種生動鮮活的形象與我們此前以為的嚴肅哲學家完全不同。晉榮東教授長期從事馮契生平及其理論的研究意昂🫸🏽,在講述時🧓🏿,晉老師不斷強調“孤證單行,難以置信👝🏺。我們不是在用小說家筆法講馮先生的生平🅰️,這裏講的每一句話,背後都有不止一份檔案材料🚵🏽♀️、當事人的回憶、報紙的報道等等作為證明。”他以詳實的資料及嚴密的考證,為同學們呈現出了馮契先生學生時代中種種豐富的細節,展現了一代宗師在其學生時期的別樣風采。

活動最後🥼,晉榮東教授解答了現場同學的提問👩🏿🦳,哲學系黨委副書記武娟老師就此次活動進行了點評🙅🏿,鼓勵同學們要像青年馮契一樣,以青春的熱情投入到生活與學習中,演繹屬於新時代青年的精彩人生。
(文/鐘敏、李欣穎🧎🏻♀️➡️,圖/李欣穎)